当前位置:主页>国内景点>乐山大佛

乐山大佛旅游攻略

阅读数:1559 更新时间:2022-01-08 14:51:01

地理位置: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大佛街道

门票价格:80元

开放时间:7:30-19:30

景区级别:AAAAA

适宜季节:春夏秋三季

著名景点:

便捷交通:

乐山市乘坐公交车7、8、9路均可到达

乐山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开始动工,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,海通和尚就去世了,工程一度中断。多年后,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,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,由于工程浩大,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,使工程进展迅速。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,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,工程再次停工。四十年后,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。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,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(公元803年),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。

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集 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,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,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。乐山大佛地处乐山市市中区,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。山上茂林修 竹终年葱茏,山下三江汇聚,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,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。 九曲栈道九曲栈道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,有一条险峻的栈道,自上而下盘旋九曲,这便是著名的“九曲栈道”,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。 龙湫虎穴 龙湫虎穴凌云胜境之一,相传有青 龙、白虎感化皈佛、护守凌云,化石龙石虎于此。“龙”字为清代嘉定知府史致康草书,一笔挥就。左上方崖壁亦草书一“虎”字相对。 载酒亭载酒亭 于凌云山腰,以资纪念。载酒亭正好 与“苏东坡载酒时游处”石刻相对。在载酒亭小憩,近瞰三江,远眺峨眉,青山隐隐。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建造从公元713年 修建到公元803年,历时90年,历经三代建造者,四位皇帝。大佛坐像通高71米,头顶上有1051个发髻,额头宽度为10米,鼻子长 5.6米;颈高3米 ,肩宽28米,指长8.3米,脚背宽8.5米。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。 乐山大佛上身 乐山大佛上身海通是贵州人,在 凌云山结茅修行。他看到三江水肆虐,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,于是立志开凿大佛,欲仰仗佛法,减煞水势,永镇风涛。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、 两湖淮海等地,筹集人力财力,于公元713年,动工开凿。当时弥勒佛像作为武周时期广泛流传的佛像代表,自然成为海通造像的首选。当大佛头 、胸初具雏形,海通就圆寂了,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。 海师洞 海师洞海师洞位于大佛头部左后方的 凌云山顶,相传为海通居住过的地方。海师洞洞深约10米,洞额刻“海师洞”三字,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。洞内原有海通塑像,后毁 。 凌云山 凌云山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,现在还保 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。凌云山有了大佛,山更出名,大佛在凌云山上,山更增色。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、竞秀亭等亭台楼阁 。 凌云寺 凌云寺凌云寺在凌云山顶,被凌云九峰环抱,寺宇辉煌。因是大佛所在,所以又叫大佛寺。凌云寺创建于唐代,据史料 记载,早于大佛开凿之前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。唐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开凿佛像时,寺宇又有扩建。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:“会昌前,峰各 有寺”。到了会昌四、五年间,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,下令灭佛,凌云山仅凌云寺得以“做工精妙”而保存。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,明 代进行了两次修复,明末又经兵燹,大部分被毁。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重新修建的。寺外两侧分列着四通石碑,记载了明清两 代重修寺宇的过程。凌云寺是由天王殿、大雄殿、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。匾额“淩云寺”三字,为清末著名书法家赵熙所题。天王殿正中 塑像为金玉弥勒坐像,重33吨,所用汉白玉石采自名山之巅,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像,采用健陀罗风格建造。天王殿后为韦驮龛,供奉木雕帖金的护 法神韦驮。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,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(法身、应身、报身)。两旁分列十八罗汉像,殿后为菩萨殿,正中塑净瓶观音像 ,两边分列文殊、普贤、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。藏经楼为民国时期所建,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产物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 灵宝塔 灵宝塔灵宝塔又名凌云塔,因其耸立在 凌云寺后的灵宝峰顶,故以山峰命名。塔建于唐代,砖砌而成,坐东向西,高29.29米,共十三层。2006年,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。灵宝塔的制式属于中国最常见的密檐式,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,中空,塔顶为四角攒尖式。塔基上面,第一层特别高,以上各层逐步 收缩,空间越来越低矮,各层塔檐紧密相接,每级都开有窗眼。塔层为奇数,奇数为阳数,含吉祥之意。根据佛教理论,第一层象征“地”,第二 层象征“世间”,第三层象征“三界”。灵宝塔的每层四角翘檐上各安装了 1个风铃,总共挂了 52 个风铃。风铃用铁翻砂铸成,每个重量约10 公斤。 郭沫若堂 郭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,由 一中西合避式的民房修葺面成,青砖灰瓦,朴素雅致。这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。 月榭 月榭月榭是一组由亭、廊、院组成的仿 古建筑,正对大峨山,取意于李白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”的名句。曾任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,在游历嘉州离开时,还特别到月榭一 游,观景惜别,并作有《别后寄题汉嘉月榭》一诗纪念。 东坡楼 东坡楼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 ,始建于宋朝,原名“载酒堂”。明朝天启年间,宦官当道,文武百官摄于魏忠贤淫威,天下郡县均为魏忠贤大建生祠。嘉定地方官选择在此地修 建生祠。后来宦党覆灭后,又改祀东坡,始名“东坡楼”。东坡楼自魏忠贤生祠改建以来,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维修。现在的规模是民国以后逐步大 修形成的,尤其是1980年改建后,基本保持了清代东坡楼的建筑风貌和布局。 碑林 碑林碑林入口处,镌刻有“诗书画”三 字的石碑,是集小平同志手书而立。碑林陈列有古今名人书法碑刻195通,大多数是由大佛景区馆藏墨迹拓刻而成,其中有不少珍品,如:苏东坡 、黄庭坚、郑板桥,以及近代的康有为、赵熙、郭沫若、赵朴初、李一氓、关山月、千家驹等人的手迹题刻。其中,最具特色是一通藏文碑,由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.阿旺晋美书写。 佛国天堂 佛国天堂修建于1994年,因为乐山 大佛取弥勒造像,所以佛国天堂以独特的设计,参照佛经有关弥勒的记载,以雕塑、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了弥勒的佛传故事,并汇集了中外弥勒佛 的雕塑像。 璧津楼 璧津楼璧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,建于 宋代,据《水经注》和宋代魏了翁《璧津楼记》记载,“璧”字取自青衣江盛产璧玉,“津”字是渡口的意思。王勃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” 就是对岷江在新津五个渡口的描述,故名“璧津楼”。现建璧津楼的地方,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。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麻浩崖墓得名于麻浩河。 麻浩河是介于凌云、乌尤两山之间的一条溢洪河道。崖墓是两汉时期广泛流行于乐山的一种墓葬形式,具体做法就是将逝者封存到山体墓室中,墓 室的形式完全仿照逝者在世的住宅,其主旨体现的是“事死如生”的孝悌观念,是汉朝忠孝文化表现在丧葬中的一种世俗风情。 乌尤山 乌尤山清朝年间,四川籍诗人张问陶 一句“绿影一堆漂不去,推船三面看乌尤”的诗画意境,让我们看到了隐隐约约的乌尤山这堆“绿影”。司马迁《史记?河渠书》载:“蜀守冰, 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。”认定:李冰在凌云山和乌尤山开凿麻浩溢洪道,引江水绕乌尤山而下,使乌尤山成为水中孤岛,也就是“离堆”。也有人 称为“青衣别岛”。 乌尤寺 乌尤寺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,和凌云 寺毗邻,两山之间隔一水,有吊桥相通,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。山上有乌尤寺,除了佛殿以外,还有旷怡亭、听涛轩、尔雅阁等精巧建 筑。 东方佛都 东方佛都1994年5月建成开放。距乐 山大佛仅一里之遥,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、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,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,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 。 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“巨型睡佛”又称“隐形睡 佛”,位于乐山城东侧的三江(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)汇流处,形态逼真的佛头、佛身、佛足由乌尤山、凌云山和东岩联禁而成,南北直线距离 约1300余米,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。巨型睡佛之“佛头”最为惟妙惟肖,乌尤山为“佛头”,景云亭如同“睫毛”,山顶树冠各为“额、鼻、 唇、颌”,富有神采;凌云山栖鸾、集凤两峰为“佛胸”,灵宝峰是其“腹和大腿”,就日峰是其“小腿”,东岩南坡则为其“脚”。令人颇为观 止的是,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“巨型睡佛”腋部的深坳处,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“心即是佛”和古代民间“圣人出于腋下 ”之说,形成了“佛中有佛”的奇观。1989年5月11日,广东省顺德冲鹤乡农民潘鸿忠游览乐山大佛、乌尤山之后,返航市滨回首对岸,见山青水 秀、云影波光相映成画,这位农民随即举起相机摄下这一幅风光。 千佛岩摩崖 千佛岩摩崖凌云山千佛岩摩崖造 像群,位于大佛景区北门临江崖壁,唐代凿刻。在长70米、高10米的崖壁上分布方形、长方形佛龛72龛,造像有佛像、菩萨、塔、经幢等。造像造 型生动,题材丰富,有弥勒佛、三佛、千佛、西方净土变、释迦多宝并坐、千手观音、塔;组合有一佛三尊、五尊、七尊等。其中弥勒造像数量较 多,地位突出,如编号119和134龛造像规模大,都以弥勒佛为主尊,凸显了与乐山大佛的关联和弥勒信仰的盛行,是乐山大佛石窟造像艺术宝库的 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最新问答推荐